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星期六, 10月 20, 2007

活死人Living Dead

Living Dead
資訊科技對人的生活型態的影響


追求成長而生產會對企業和社會構成巨大的壓力,

導致

  • 生產過剩以及
  • 個人的過度負荷

於是,為了要使高生產有出路就必須使人能夠高消費。而從高生產到高消費之 間,就必須通過不斷刺激以及挑起人的需求作為中介和槓桿,讓人們認為並且相信他們的確不斷需要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的產品,並且採之種種的消費行為;這樣一 來,人們就參與了維持企業和總體社會高生產和高消費的運作過程。

而 在參與這個過程的同時,

  • 人們的需求是被刺激被塑造出來的。

人們按照企業或產品生產者的企圖來表現他們的需求,這樣一來,

人們的生活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是被規 定的,被支配的,而這也就是說

  • 人的生活被吸納進入了資本主義生產消費的市場循環之中

人把被規定的需求當做是自己生活的內容,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區隔消失 了,趨於一體化

  • 人的生活變得千篇一律一輩子可能就在追求買房子,買車子以及還貸款清貸款的過程中走完
而在企業廠商的強力促銷廣告下,人們會赫然發現
自己已經
一頭栽進所謂流行的風潮之中
把追求所謂的流行當作生活的內涵和意義
人沈浸在高生產高消費的所謂物質享受過程中付出的代價是人的主體性的喪 失,
  • 人活在被設計管理操縱的情況下,
可是卻甘之如飴

  • 如果說這是一種「幸福」的話,這是一種失去主體性的幸福

高 生產高消費的運作邏緝在資訊社會獲得進一步的深化發展。資訊的生產在不少國家已經遠超過人的消費能力,不少資訊已經找不到適當的或者普遍的消費者,這不只 造成了人們的資訊負荷,甚至還形成了資訊運用的浪費人漂浮或被淹沒在資訊大海中,有不少人陷入了資訊恐懼症候群的困境之中;

  • 多人被迫必須追隨從電腦 技術等級的提升變化,不斷更換資訊產品,消費資訊產品,深若不這麼做會被時代潮流所淘汰。

社 會資訊化進一步使生活世界資訊化被視為當然,人的自我認同和對社會人文世界的認知也被認為必須通過資訊符碼網絡作為中介,如果更進一步激化發展的話,會進 一步認為,

  • 人以及人際關係除了資訊符號外空無一物,

人成了資訊傳播的中介物,而這會導致人對自己的認同充滿不確定性甚至危機,最後將造成了

  • 外在的權威取代 人的主體性的現象。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觀察人與資訊世界的關係時,會赫然發現有不少人選擇逃離資訊世界,或從資訊世界放逐(excommunication)出來。Excommunication這個辭的古典意義是逐出教會或逐出社群,而在這裏我們所使用的意義指涉的是:因為資訊世界的形成,對人造成內在結構壓力,而迫使人自我放逐,逃離資訊世界

溝通(communication 既是人作為人尊嚴的表現,也是人尋求自我和社會認同的中介;此外,人更可以通過溝通維繫與發展生活於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文化內涵,如果把人從溝通系統中加以 排除的話,等於

  • 拿掉人成為人的尊嚴以及獲得自我認同的現實基礎,人便成為活死人

因此把人逐出教會、社會或者關入監牢與社會隔離等這些對人的懲罰,其作用 就在此;

所以

溝通去溝通,可以作為對人的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

而為什麼隨著資訊社會到來,人們為何反而會選擇從資訊世界中逃離開來呢?

首 先是經濟向度的因素。隨著資訊使用的發展和普及化,運用資訊被認為是人生活的應然的一部份;

但是

  • 資訊使用對人所增加的成本和負擔,加重人們的日常生活成 本,與人們的具體實質收入增加不成比例

再而,在為了使資訊使用普及化的前提下,國家和企業所投入的預算資源,其實往往都超過其所產生的效益;此外,如果 為了資訊使用普及化而使國家和社會的預算資源分配的傾斜、錯置和失當,其所導致的負作用甚至會扺銷其所產生的效益。就個人而言,使用資訊科技成本太高,比 過去使用收音機、電視和電話要更難更昂貴,這是使人選擇逃離資訊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有不少人認為和發現,在資訊特別是網路世界中,表面上似乎是大民主但實質上是一種無政府狀態,缺乏真正的具有互為主體性的遊戲規則,在這樣的資訊網路的叢林世界中,

  • 人性的幽暗面,隱晦性立分的暴露出來,
  • 偽裝欺騙橫行,

會使不少人重新選擇逃離資訊和網路世界。

再 而,在資訊世界中,人的外在互動管道被資訊技術所制約和規定,

  • 人的溝通能力被資訊所取代,社會語言和肢體語言被認為是不必要的,人作為社會存在的屬性也遭 到否

人生活在抽象的「反社會」的虛幻世界中,

  • 逐漸喪失面對現實世界的溝通和表現主體生命的能力。

亦即,這樣一來,人彼此相互將自己和對方排除在社會溝 通之外;而更有人為了要求自己重新復歸現實世界,再度體驗社會溝通,人就有可能選擇逃離資訊世界。

此外,就如前述,人漂浮或被淹沒在資訊大海中,造成人的過度負荷,使人難以承載並且作出理性選擇,這可能導致人的緊張甚至形成資訊恐懼症候群。因此,人可能選擇逃離資訊世界,甚至從資訊世界自我放逐

一般在論及資訊普及的問題時,都有兩種基本的設定:(1)人會欣然接受以及擁抱資訊科技;(2) 人會非常樂意選擇種種獲得資訊的管道。而在這種設定下,有不少先進國家都投入龐大預算資源從事資訊基礎建設,企圖實現更為全面徹底的資訊社會,使資訊使用 的階層差距縮小或取消,以及促使資訊使用價廉成本低以及普及化。可是按照以上的論述可知,人不見得會欣然接受,擁抱資訊科技以及樂意選擇種種獲取資訊的管 道;而且,從資料顯示,以國家的力量進行資訊基礎建設,其所投入的預算資源並沒有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其至也沒有降低人們使用資訊的成本和負擔;此外,國 家資訊基礎建設並無法真正實現資訊使用的普及化,普及化的目標不但很難界定,而且更不能變成一個抽象的目標或者是

  • 國家擴大預算資源額度的工具和辯護的藉 口。因此,當政府目前也強調要以龐大預算資源投入所謂國家資訊基礎建設時,應該以其他國家的經驗作為借鏡,千萬不要犯了前述膚淺的「成長主義」的錯誤,導 致國家資源預算的錯誤配置。在此,我們必須強調,並無意反對政府對資訊基礎建設的投入,但政府必須以更務實而不是浮誇的態度去實際規劃這種投資的經濟效益 以及可能造成的對社會的進一步負面的影響。

沒有留言:

祕訣 有一祕訣,剴切相告

法 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與淨,了脫最易。禪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如人度海,須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眾生,雖此堪行。否則違 機,勞而難成。發大菩提,生真信願畢生堅持,唯佛是。念極情,即念無念禪教妙義,徹底顯現。待至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證無生忍。有一祕訣, 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